本文作者:小思

龚亚夫新维度英语

小思 09-19 5
龚亚夫新维度英语摘要: 龚亚夫英语教材龚亚夫,男,1953年生于北京。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主任,编审。加拿大约克大学教育系语言、文化、教学专业研...

龚亚夫英语教材

龚亚夫,男,1953年生于北京。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主任,编审。加拿大约克大学教育系语言、文化、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教育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基础英语教育研究工作,在中学任教并担任英语教研员多年。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私立学校任教一年。参加教育部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制作工作,现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参与编写、改编和主编多套中小学英语教材,提出了“多起点、多层次、多途径、多媒体”的教材编写思路。多年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曾负责教育部园丁工程骨干英语教师国家级培训北京培训基地的工作。担任教育部教师发展课程资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估研究项目”专家组组长。除教学研究,编写工作外,还主编,改编多套大型电视英语教学片,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走遍美国》,《澳洲之旅》,《TPR儿童英语》等,并发表有《任务型语言教学》、《语言教学评估──行为表现评价与学习档案》、《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等有关英语教育,测量评估等方面的文章几十篇,以及英语教材,英语学习方法等各类图书。研究领域包括:第二语言和外语习得研究、交际语言教学、英语课程设计、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评价、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等。现担任的社会职务还有:民盟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口语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 的能力。如何搞好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实现英语专业教学目的的关键。 一、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 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 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 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 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而语言学 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成4点: 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不仅掌握语言知识, 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 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英语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从以上 4 点可以看出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 说什么话)。英语口语教学应该围绕交际能力包含的几方面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 力。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 1.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其主旨是让 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 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由此看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 备条件。“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 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Wilga M.Rivers认为,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建立的过程。听的 理解过程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感觉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得到的仅仅是一个肤浅的印象,能初 略地识别,能根据自己所有的学习第一语言的经验对所听的材料进行初步地切分音段,这基本上是一个被动和 接收的阶段。第二阶段被称为识别阶段,它是一个通过切分音段和组织音段来识别的阶段。学习者把所接收的 信号一个一个地加以识别,把已经识别的与正在识别的联系起来。这个识别过程是积极的、细致的。第三阶段 为领悟和建立阶段。学习者通过认知系统重复一遍所听的材料,而且不时地把已经理解的东西与听到的加以对 照和修正。学习者通过重新理解使所听材料成为一种比较容易保留的形式被存入记忆里。这样,理解了的材料 得到了改变,被保留下来的是语义信息。有了语义信息,人们再寻求表达形式。从听的理解过程,我们可以得 出结论: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 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习者由 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交际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 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交际能力 就无从谈起。 2.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 清晰、流畅、达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 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 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 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 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 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比如, 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 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 :You gofirst,或Go 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再比如,中国人与朋友道别时,经 常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语。一些喜欢用母语思维的英语学习者不了解 英美人士常常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 他们会习惯地说成:Goslowly,walk slowly或Ride slowly 。这些说法听起来很不自然。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 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 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 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采用分级教学 英语口语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原则体现在口语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就是采用分级教 学。 第一级为初级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多 接触与运用对象语。教学内容要具体,不要太抽象,最好是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故事与对话的内容,使学 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能熟悉外国人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这些内容可包括饮食起居、节假日、舞 会、晚会、作客、信件、电影、电视、求医、求学、购物、旅游等。除此之外,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还 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英语最基本的句型和习语、惯用语,要能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特 别是初级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公式化的套语、记住许多现成的口头话语,对能编制出创造性 的言语、弥补第二语言规则的不足以及摆脱交际困境都是必要的。 第二级为中级阶段。此阶段的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教学内容可包括爱情友谊、生儿 育女、公共道德、人际关系、个性特点、生活习惯、趣味爱好、生活经历、体育运动、勤工俭家、学习方法、 健康减肥、犯罪案例等。教学方式可采取复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图画、回答问题、观点讨论、角色扮演, 把故事编成对话,把对话编成故事等。 第三级为高级阶段,亦可称为创造性阶段。通过初级、中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 的强烈欲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口头交际的技巧,又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自由运用语言以及创 造性使用语言打下了基础。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比如孩子的教育、 青年人的思想情绪、妇女的社会地位、老年人问题、种族歧视、广告的优劣、电视中的暴力、代沟问题、浪费 问题、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住房问题、对老板的态度、工作的意义、对钱的态度、对时间的看法等等,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通过这3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就能逐渐地做到运用英 语清楚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以及观点了,也就具备了比较强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4.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从而引起误 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比如,中国人常问:“你吃了没有?”“去哪?”“你每月挣多少钱?”“ 你结婚了吗?”等问题,译成英语为:“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How much do you earn each month?”“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How old are you?”英语本族人听到这些问 话会很不高兴,觉得对方不懂礼貌,干预他的私事,他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 管得着吗!)再比如,中国人受到别人表扬或赞美时,会习惯地表示谦虚,往往回答:“哪里,哪里。”或是 “不,不。”译成英语是“No,No。”英语本族人听了却感到纳闷:我赞美他,他不但不领情表示感谢,反而 认为我赞美错了。中国人听到对方对自己表示感谢时,常回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是“It's my duty”,英语本族人听了会想:原来他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 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这种由于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而说出不得体的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 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 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 表达思想以外(达意),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 交际,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得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适度地、有 选择地、比较系统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具体地说, 在口语教学的初、中级阶段,着重交际文化的导入(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内 容包括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打招呼和告别、 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以及其他社交礼节等的差异介绍属于此类。比如我们常听到许多讲英语的孩子直呼其教 师、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我们会认为他们不懂礼貌,长幼不分,而他们的教师及长辈却不认为这是不尊重人 或过于随便。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 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 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比如谚语方面,尽管中国人和讲英语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但 在英语和汉语中相同或相似的谚语却很多。例如:Many handsmake light work(人多好办事),Out of sigh t,out mind (眼不见,心不烦),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无风不起浪)等。由于文化对语 言的特征有重大影响,英汉谚语的差别有时也很大,汉语中有些谚语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习俗、思想的影响,而 英语的谚语反映的是基督教的影响。再比如典故方面,许多英语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来自英国文学,尤其是 莎士比亚的作品。另一个来源是古希腊、古罗马的传说和神话,像a 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灾难 、麻烦、祸害的根源)——指看上去有用却引起的祸害的礼物或其他物品。还有许多典故来自基督教的《圣经 》中的人物和事件,像a Judas (犹大)——指叛徒,a kiss of death (表面上友好实际上坑害人的行为) ——此语来自犹大出卖耶稣时吻了耶稣。中国历史典故也很多,有些来自寓言,像“守株待兔”、“黔驴技穷 ”等,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与佛教和道教有关,像“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等。 在口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则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从 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 差异。英美人士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而中国人比较注重直觉与先验理性。善于以经验为依据来 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差异使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看法,彼此交流时就容易产生误解,如认 知行为方面,在西方国家,直言不讳、各抒己见受到普遍尊重,人们对那些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说法非常反 感。而大部分中国人则讲究含蓄、委婉,一般不愿意直接提出与对方、特别是上级或长辈不一致的观点,非常 担心会使对方难堪,或担心会损坏双方关系对自己不利。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此类差异的学习,就增强了文化差 异意识,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收稿日期:1999—01—20 1 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8期。 2 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外语界》,1997 年第1期。 3 邹红英《大学英语四级后口语教学初探》,《外语界》, 1996年第3期。 4 吴祯福等《英语口语教程:2英语中级口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6月版。 5 邓炎昌、刘润清Language and Culture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 94年4月版。“任务型教学”领我走进“新课程”[ 内容 摘要]:教学 方法 的选择是成功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approach) 是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语言价值的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教学。它是以具体的任务为 学习 动机,以完成任务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设计原则 基本步骤《 英语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 教育 阶段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纯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倡导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新课程改革下,我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 发展 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 任务型教学的 理论 认识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理论基础来自于Krashen的"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制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定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从认知心 理学 角度来看,学生英语学习和习得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而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和外显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而,任务型教学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极少有机会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Nunan,1989)"。因此,任务型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其教学思想和任务设计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黄子成,2003:129)。任务型教学途径反映了 时代 对英语教学的需要,也反映了时代对英语教学认识和解释。《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并非一种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 研究 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如Long, Willis, Grookes, Nunan等)经过多番研究和实践的系统提出的教学理论。它是从交际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交际教学途径的一种。Richards和Rodgers(2000)将任务型语言教学归纳为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途径。 目前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比如,美国 、加拿大 、新加坡 、香港等。二、 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有一些特点:第一、所谓任务注重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义,也就是所表达的意思。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有语法上的错误,不大关注语言内容的丰富性。而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说出的话里,内容能不能表达清楚是我们最关心的。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会做些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任务型教学就会模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设置任务,解决与现实世界有联系的 问题 。第三,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关注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中 自然 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所学的语言。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不是象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别人所说的话,不是纯粹的显示语言技能,不是做机械性的操练。三、任务型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1. 语境的真实性 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语言信息、真实的语言情景和正确的语言形式;要符合实际功能的语言 规律 ;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学习和使用语言。 2. 形式与功能相结合( 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的能力。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训练,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3. 任务链的阶梯性。任务设计应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渐加深、承前启后、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数个初级任务,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成阶梯式层层推进。 4. 在用中学。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通过使用语言而学得语言。这样的 学习 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 英语 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Willis(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一般分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 任务环(Task cycle), 后任务(Post- task).1、前任务(Pre-task)阶段教师引入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将要做的事情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此阶段意在激活、启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然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思维图。2.任务环(Task cycle)阶段由任务(学生执行任务)、计划(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报告任务完成)三个环节组成,设计出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成完成各项任务。3.后任务(Post-task)---有 分析 (教师通过分析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个部分组成。这一阶段意在给学生一个反思、 总结 、归纳语言知识的机会。五、“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具体课例现以JEFC Book 2A Lesson17为例,说明以上教学步骤:1. Pre-task值日生介绍自己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外出游玩的情况,其他学生做要点摘记,然后互相提问相关 问题 ,如哪些人同去了,怎么去的等, 自然 引出Where shall we go for the coming trip?2. Task-cycleTask 1:Play a guessing game告诉学生在锦山动物园将有一个动物展,用What animals are going to be on show?等问题引入任务,让学生猜测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物名称。Task 2:Have a discussion教师给学生提供地图和时刻表,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地图和时刻表,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去的方式,路线并约定见面的具体时间,地点。根据讨论结果完成下面表格。表1 小组活动计划表Place Route Price How far Where to meet When to meet How long to stay Task 3:Have a report and make a list各组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教师汇总统计并对各组计划进行公布。表2 班级总活动计划汇总表Groups Places Routes Prices How far Where to meet What to see When to see How long to stay Evaluation1 2 … 3. Post-task1. 教师对各组代表的报告做出评价,评选“最佳设计小组”。2. 根据各组提供的最优方案,分小组用英语写去某地游玩的计划。3. 将学生所写的计划通过实物投影显示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一起纠正语法错误。六、任务型教学的评价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评价有机融于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学生、同伴、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建立一种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比如,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对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作出过程性的评价;通过检查,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演讲和朗诵等学习行为作出过程性的评价;通过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实现自我评价。七.结束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任务型教学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认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 发展 语言能力,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只要我们坚持以任务型教学理念为指导,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充满智慧的快意与创造的欢乐,做到教学相长,形成教学良性循环。参考 文献 [1] Richards, J. C. & T.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Nunan, D. Designing Task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 2003. [4]黄子成.中学 英语 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129

(一)明确的任务目标 确定任务的目标是完成任务的坐标,也是检验、评价任务完成好坏与否的标尺。在同一任务下,有不同的目标纬度(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此,通过一个任务是要完成一个目标还是多个目标,这些往往会干扰教师对任务活动的设计。确定什么样的任务目标,取决于任务本身的性质、任务的内容以及教师对这些性质或内容的理解。任务的内容丰富多样,但性质无外乎两种:即接受型任务(阅读或听力)和创造型任务(口语或写作)。一个任务或任务链应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总体目标,在确定了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其他的目标都应依附总体目标而确定。即教师对情景的创设、信息的输入、活动的展开、师生角色的体现都要服务于总体目标这个中心。 (二)恰当的任务环境 由于任务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来完成,而且要实现话题语言的学习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因此,创设恰当的任务环境是保证任务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教师在设计任务环境时,一方面,必须努力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使所创设的情景富有新意,从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使所创设的情景能自然地与话题接轨,让学生自然溶入任务之中。 3. 使所创设的情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认知需要,让学生能乐于投入任务之中。 4. 使所创设的情景与社会语言活动相结合,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三)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需要利用已知信息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特定语言信息来开展活动,并完成任务。有效信息的输入是确保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教师所输入的语言材料,无论是语言信息(如dialogue,reading passage)还是非语言信息(如pictures),都要确保其有效。首先,要有适当的输入量。信息量不足,不能给学生提供所必需的任务资源;信息量太大,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和认知的负担。其二,确保信息的质。信息的质比信息的量更为重要,所输入的信息必须同所要完成的任务和社会活动均有相关性。真实的语言材料是任务型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不少语言专家阐述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对于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文化,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把课堂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无论是阅读材料还是听力材料),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在对信息的有效吸收上,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难度(无论是其语言的速度、语音语调还是词汇量,无论是语篇的布局谋篇、行文习惯,还是语言文化意识等),从而使学生不能将注意力放在对于所输入的语言信息对完成任务的意义的理解上,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对于材料本身意义的理解上。因此,Brosnan et al(1984:2-3)在就如何利用authentic materials(真实的语言材料)时建议道: 语言是自然的,通过简化和改造语言来为教学目的服务。这样,所输入的语言材料既给学生提供处理语言片断的机会,同时又包含完整的和赋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所输入的语言材料给学生提供机会使用非语言线索(版式、图片、颜色、符号、所供材料发生的自然背景等),使其能够通过这些线索更容易理解材料的意义。人们需能看出他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事与课堂外他们要做的事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联系实际地处理那些被看作是真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可使这种联系显而易见。 (四)合理的任务活动设计 任务活动是任务型教学的中心内容,只有使任务活动有效地开展,才能使任务有效地完成。任务活动与语言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任务活动所谋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侧重在执行任务中,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什么样的任务活动,都应考虑以下方面。 1. 学生的参与。 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特别是在那些大班)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个人需求都不尽相同。要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教师就必须提前研究学情,对学生做必要的需求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在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任务要求,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2.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任务活动的形式很多,教师既可以利用一些传统的活动形式,也要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即便是传统的活动形式,也可以利用“变式”,让“老树开新花”,在同一话题下,提供多种任务形式和内容供学生选择。Pattison(1987)给开展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供参考的七种类型的活动:提问和回答,对话和角色扮演,猜谜与解题,搭配活动,交际策略,图片和图片故事,讨论和决定。 3. 任务活动的真实性。 David Nunan在阐述课堂的任务活动时指出:课堂的活动应该尽可能接近真实世界的活动。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材料和方法都应该将重点放在语言信息上,而不是语言媒介上。例如:在阅读活动中,课堂阅读的目的就应该和真实生活中的一样。 无论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还是学生间的互动,无论活动以什么形式展开,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交际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信息差。信息差的存在是活动过程真实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存在信息差,才能克服理解性任务中的“假读”和“假听”,以及创造性任务中的“假说”和“假写”。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存在信息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利用已知信息探求未知信息,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4. 活动过程的流畅性。 任务教师都期望任务活动的进程与其所期待的一样,而实际情况却往往不是如此。要保证活动过程的流畅,教师应考虑以下因素。 (1)确保学生对所输入信息的理解,能够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吸收、整合和利用。 (2)活动的分组要恰当。既可以按学生的水平编组,也可以按学生的性格特征编组,还可以混合编组。这取决于教师对于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以及活动本身对于角色的要求。 (3)培养学生的提问技巧、方法和习惯。事实上,这也是一个角色的转换问题。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了被提问,而一旦给他们提问的机会,他们又会缺乏必要的提问策略,不知道该问什么、如何提问,所提的问题与任务往往缺乏关联性。 (4)培养学生必要的交际策略。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交际策略,就会有助于消除交际过程中的紧张心理,有助于缓解紧张氛围,从而使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5)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语言的流畅性置于准确性之上,不要见错必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避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真实的任务结果 教师创设任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用英语来完成一件事情,因此 outcome(结果)既是任务型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任务设计者的主观期待;既是任务和一般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检验任务目标完成好坏与否的标尺。没有outcome也就不能视其为任务型教学。也就是说,我们分析的以上各要素都是为着outcome能同期待的一样,从而能体现任务型教学的真实内涵。 (六)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很多活动需要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努力才能完成,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必定会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全体成员要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对于团体和团体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及价值,(All for one,one for all,each of us can do something,but none of us can do everything.)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同伴并信任同伴,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体会团体努力的成果所带来的快乐和价值。 (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务型教学在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实际情况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很容易地得到实现,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课堂管理等方面总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就无法用英语去完成一件任务。要让学生变成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充分的互动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和对课堂活动的评价中唱主角。 (八)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新课堂管理策略的形成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帮助者”“建议的提供者”“活动的组织者”兼“参与者”,以及学生的重要“资源库”。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课堂指令要准确、清晰、有效,而且要通过观察课堂活动的进程来确定指令的时机、方式和内容,满足学生的认知和心理期待。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建议和帮助,同时还要把握好指导和帮助的度。 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对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保证课堂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必须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但是又不能以课堂纪律的好坏作为课堂管理评价的唯一尺度。最佳效果是做到“活而不乱”,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管理的策略。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情感上先自主起来,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其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其三,体现人文精神,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缩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其四,改变传统的教师独断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行动态的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或同伴间的相互评价。 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之前,要加强理论学习,对影响任务型教学的诸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任务型教学积极有效地进行。 参考 文献 [1] Richards, J. C. & T.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Nunan, D. Designing Task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 2003. [4]黄子成.中学 英语 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129

请先说明在哪里听说的这篇文章,是否为学术论文

龚亚夫新维度英语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章(二)为英语学科确定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的落实,大致可以三个层面着手:一是课程改革,二是教学实践,三是教育评价。一线教师大多更关心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如何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具体到英语学科教学中四方面素养的实现途径,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语用知识传授与整合式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中发展文化品格;通过课堂提问设计促进思维品质发展;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促进学习能力发展。

素养的形成并不是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而是以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经验和思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扩展资料:

根据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培育核心素养,不仅是中小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所有类别教育的“共同目标”。

参考资料:鲁子问:英语核心素养植根的沃土--教育--人民网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英语教学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人的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和后天生理特点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将人类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积淀于个体身上形成稳定而巩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属性。英语学科有着它自身的教育规律和特点。

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龚亚夫,男,1953年生于北京。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主任,编审。加拿大约克大学教育系语言、文化、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教育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基础英语教育研究工作,在中学任教并担任英语教研员多年。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私立学校任教一年。参加教育部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制作工作,现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参与编写、改编和主编多套中小学英语教材,提出了“多起点、多层次、多途径、多媒体”的教材编写思路。多年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曾负责教育部园丁工程骨干英语教师国家级培训北京培训基地的工作。担任教育部教师发展课程资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估研究项目”专家组组长。除教学研究,编写工作外,还主编,改编多套大型电视英语教学片,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走遍美国》,《澳洲之旅》,《TPR儿童英语》等,并发表有《任务型语言教学》、《语言教学评估──行为表现评价与学习档案》、《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等有关英语教育,测量评估等方面的文章几十篇,以及英语教材,英语学习方法等各类图书。研究领域包括:第二语言和外语习得研究、交际语言教学、英语课程设计、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评价、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等。现担任的社会职务还有:民盟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半夜睡不着,来回答一下。教材还不错,就是学习配套资源匮乏,我们孩子正在学,最近终于在微信小程序中找到"新维度英语",感觉挺方便。

亚夫英文

关于亚的好成语有亚肩迭背、亚肩叠背。

亚肩叠背和亚肩迭背的拼音、含义、出处、用法都是一样的。

拼音:yà jiān dié bèi。

含义: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译文:武松在轿子上看时,只看到肩压肩,背挨背,人多拥挤,整条街都是来看老虎的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拥挤。

例句:街上的人亚肩迭背地挤在一起。

扩展资料:

亚组词有亚军、亚麻、亚父。

1、亚军

拼音是yà jūn,英文是first runner up,指的是赛事比拼排名第二,仅次于冠军。

2、亚麻

拼音是yà má,英文是flax,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子互生,披针形或条形,花浅蓝色,结蒴果,球形。纤维用亚麻的茎皮含纤维很多,可以做纺织原料。

3、亚父

拼音是yà fù ,英文是under father,敬称,表示仅次于父。

关于亚的成语有亚肩迭背,亚夫之疾

1,亚肩迭背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翻译:武松坐在轿子上,看到街头巷尾很多人出来看老虎。

2,亚夫之疾

读音是yà fū zhī jí,是指呕血之病。

西汉名将周亚夫因事入狱,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后称呕血之病为“亚夫之疾”。

扩展资料:

关于亚的词语有亚军、姻亚、亚东。

1,亚军

亚军指的是赛事比拼排名第二,仅次于冠军。

2,姻亚

亦作“ 姻娅 ”,是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3,亚东

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东南部,北邻康马县、白朗县、岗巴县,向南呈楔状伸入邻国印度和不丹之间。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夫之疾

百度百科-亚肩迭背

亚成语有2个亚肩叠背 [yà jiān dié bèi] 基本释义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出 处《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又第一○二回:“只见一簇人亚肩叠背的围着一个汉子。”亚肩迭背 [yà jiān dié bèi] 基本释义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出 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大虫。”

亚肩叠背 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亚肩迭背 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东亚懦夫英文

coward['kauəd]Hatred is the coward's revenge for being intimidated.仇恨是懦夫因自己被恫吓而进行的报复。She insulted him by calling him a coward.她辱骂他是个胆小鬼。Prof Smith gives a good account of an out-and-out coward.史密斯教授对彻头彻尾的胆小鬼做了极精彩的描述。Necessity and opportunity may make a coward valiant.需要和机会可使懦夫变得勇敢。

coward英:[ˈkaʊəd]美:[ˈkaʊəd]词典:cowardcravenweakling例句:我很惭愧,我是个懦

补充大家的eerie adj 胆怯的,引起恐惧的 boggle v.畏缩不前,不敢想像 cower v.畏缩,蜷缩 cringe v.畏缩,谄媚,奉承 daunt v.使胆怯,使畏缩 flinch v.畏缩,退缩 recoil v.退却,退缩 quail v.畏惧,颤抖 wince v.避开,畏缩 milksop n. 懦弱的人

cowardice

英文发音:['kaʊədɪs]

中文释义:

n. 怯懦;胆怯;胆小

例句:

He openly accused his opponents of cowardice.

他公开指责对手胆小怯懦。

扩展资料

cowardice的同根词:

1、cowardly

英文发音:['kaʊədlɪ]

中文释义:

adj. 怯懦的,懦弱的;胆怯的;胆小的

adv. 胆怯地

例句:

That was sporting of him. Or should I say cowardly

他风格真高。或者我是否应该说他很懦弱?

2、coward

英文发音:['kaʊəd]

中文释义:

n. 懦夫,懦弱的人

例句:

She accused her husband of being a coward.

她指责自己的丈夫是个胆小鬼。

东亚懦夫的英文

cowardice n.胆小,懦弱 craven adj.懦弱的,畏缩的 gutless adj.没有勇气的,懦怯的 poltroon n.懦夫 pusillanimous adj.懦弱的,胆小的 recreant n.懦夫,叛徒 adj.胆怯的 spineless adj.没骨气的,懦弱的 dastard adj 懦夫,胆小的人� bashful adj.害羞的,羞怯的 nerveless adj.无力的,无勇气的 tremulous adj.颤动的,不安的 timid adj. 胆小的,羞怯的 timorous adj.胆小的,胆怯的

你好同学,懦夫用英语说有好几个单词都可以表示:coward : n. 胆小鬼、懦夫的意思;dastard :n. 懦夫、胆小的人;怯懦的,畏缩的;faintheart : n. 懦夫、怕事人。希望能帮到你。

coward['kauəd]Hatred is the coward's revenge for being intimidated.仇恨是懦夫因自己被恫吓而进行的报复。She insulted him by calling him a coward.她辱骂他是个胆小鬼。Prof Smith gives a good account of an out-and-out coward.史密斯教授对彻头彻尾的胆小鬼做了极精彩的描述。Necessity and opportunity may make a coward valiant.需要和机会可使懦夫变得勇敢。

懦夫是coward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小思本文地址:http://aiyundongfang.com/yingyuxuexibaike/29583.html发布于 09-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学思外教

阅读
分享